主题
分类

养备而动时,则天不能病;修道而不贰,则天不能祸。

上不失天时,下不失地利,中得人和,而百事不废。

然而其持之有故,其言之成理。

君人者,爱民而安,好士而荣,两者无一焉而亡。

治则衍及百姓,乱则不足及王公。

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,不可以夸诞有也,不可以埶重胁也

丧礼者,以生者饰死者也,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。故事死如生,事亡如存,终始一也。

倍道而妄行,则天不能使之吉。

乐者,圣王之所乐也,而可以善民心,其感人深,其移风易俗。故先王导之以礼乐,而民和睦。

君有妒臣,则贤人不至。

夫声乐之入人也深,其化人也速,故先王谨为之文。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,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。

善在身,介然必以自好也;不善在身,菑然必以自恶也。

用国者,得百姓之力者富,得百姓之死者强,得百姓之誉者荣。

民之无良,相怨一方。受爵不让,至于己斯亡。

以小人尚民而威,以非所取于民而巧,是伤国之大灾也。

足国之道:节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

故明主必谨养其和,节其流,开其源,而时斟酌焉。

怠慢忘身,祸灾乃作。

爱民者强,不爱民者弱

凡知说,有益于理者,为之;无益于理者,舍之。

望时而待之,孰与应时而使之。

刑称罪,则治;不称罪,则乱。

性者,本始材朴也;伪者,文理隆盛也。无性则伪之无所加,无伪则性不能自美。

儒者在本朝则美政,在下位则美俗。

人之命在天,国之命在礼。

谏争辅拂之人,社稷之臣也,国君之宝也,明君之所尊厚也

贤不肖不杂,则英杰至,是非不乱,则国家治。

唯明主为能爱其所爱,闇主则必危其所爱。

贤能不待次而举,罢不能不待须而废,元恶不待教而诛,中庸不待政而化。

不知戒,后必有,恨后遂过不肯悔,谗夫多进。

士有妒友,则贤交不亲;君有妒臣,则贤人不至。

乐者,所以道乐也,金石丝竹,所以道德也;乐行而民乡方矣。

是以动则必陷,为则必辱,是偏伤之患也。

仁义礼善之于人也,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。

主道明则下安,主道幽则下危。故下安则贵上,下危则贱上。

无分者,人之大害也;有分者,天下之本利也。

无稽之言,不见之行,不闻之谋,君子慎之。

观人以言,美于黼黻文章。

主闇于上,臣诈于下,灭亡无日

马骇舆,则君子不安舆;庶人骇政,则君子不安位。

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,必将求贤师而事之

君子之于子,爱之而勿面,使之而勿视,道之以道而勿强。

百王之无变,足以为道贯。一废一起,应之以贯,理贯不乱。不知贯,不知应变。

无功不赏,无罪不罚。

君子少思长,则学;老思死,则教;有思穷,则施也。

大天而思之,孰与物畜而制之?从天而颂之,孰与制天命而用之。

不学问,无正义,以富利为隆,是俗人者也。

聚敛者,召寇、肥敌、亡国、危身之道也。

形相虽恶,而心术善,无害为君子也。

友者、所以相有也。道不同,何以相有也?

唐诗三百首 | 小学必背75首 | 小学古诗大全 | 初中古诗 | 高中古诗 | 古诗三百首 | 宋词精选 | 李白诗词大全 |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| 《红楼梦》原文翻译白话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