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雪

形式:
已讶衾枕冷,复见窗户明。
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。
收藏 白居易 《夜雪》
复制 白居易 《夜雪》
点击查看二维码
类   型: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夜卧枕被如冰,不由让我很惊讶,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。
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,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。

注释
讶:惊讶。
衾(qīn)枕:被子和枕头。
折竹声: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。

参考资料:
1、吉林大学中文系 .唐诗鉴赏大典(十) :吉林大学出版社 ,2009 :211 .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点击收起 ^

鉴赏

  在大自然众多的景物中,雪可谓得天独厚。她以冰清玉洁的天赋丽质,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,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。在卷帙浩繁的咏雪篇章中,白居易这首《夜雪》,既没有色彩的刻画,也不作姿态的描摹,初看简直毫不起眼,但细细品味,就会发现它凝重古朴,清新淡雅。

  这首诗新颖别致,立意不俗。咏雪诗中写夜雪的不多,因为雪无声无味,只能从颜色、形状、姿态见出分别,而在沉沉夜色里,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,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。然而,富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,跳出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窠臼,全用侧面烘托,从而生动传神地再现出一场夜雪来。

  “已讶衾枕冷”先从人的感觉写起,通过“冷”不仅点雪的存在,而且暗示雪大,因为初落雪时,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,气温不会骤降,待到雪大,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。这里已感衾冷,足见落雪已多时。不仅“冷”是写雪,“讶”也是在写雪,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,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,皆因雪落地无声,这就于“寒”之外见出雪的又一特点。此句扣题很紧,感到“衾枕冷”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,从而说明是“夜雪”。“复见窗户明”,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。夜深却见窗明,正表明雪下得大、积得深,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。以上全用侧面烘托,句句写人,却处处见出夜雪。

  “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”这里仍用侧面描写,却转换角度从听觉写出。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,可知雪势有增无减。诗人有意选取“折竹”这一细节,托出“重”字,别有情致。“折竹声”于“ 夜深”而“时闻”,显示了冬夜的寂静,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诗人的彻夜无眠;这不只为了“衾枕冷”而已,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,才使得这首《夜雪》独具一格,诗意含蓄,韵味悠长。

  全诗布局井然,层层推进,从触觉、视觉、听觉三个层次叙写,一波数折,曲尽其貌其势、其情其状。结尾句以有声衬托无声,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、隽永清新,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、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,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也表露无遗。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、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。全诗诗境平易,浑成熨贴,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,这正体现白居易诗歌一贯的风格。

参考资料:
1、吉林大学中文系 .唐诗鉴赏大典(十) :吉林大学出版社 ,2009 :211 .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点击收起 ^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(公元816年)冬天所作。诗人当时45岁,任江州司马。当时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,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,心中孤寂之情愈发浓烈,写下了这首《夜雪》。

参考资料:
1、吉林大学中文系.唐诗鉴赏大典(十):吉林大学出版社,2009:211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点击收起 ^

句解

  “已讶衾枕冷,复见窗户明。”

  天气寒冷,人在睡梦中被冻醒,望讶地发现盖在身上度被子已经有些冰冷。疑惑之时,抬眼望去,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度。开篇先从触觉(冷)写起,再转到视觉(明)。“冷”字,暗点出落雪已多时。一般明讲,雪初落时,空中度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,气温不会骤降,待到雪大,才会加重寒意。“讶”字,也是在写雪。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,待寒冷袭明才忽然醒悟,皆因雪落地无声。这就于“寒”之外写出雪度又一特点,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“倾耳无希声,在目皓已洁”(《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》)。

  这两句是写人度所感所见,虽全用侧写,却扣题很紧。感到“衾枕冷”正说明夜明人已拥衾而卧,从而点出是“夜雪”。“复见窗户明”,从视觉度角度进一步写夜雪。夜深却见窗明,正说明雪下得大、积得深,是积雪度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明了亮光。

  “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。”

 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,雪下得那么大,不时听到院落里度竹子被雪压折度声响。这两句变换角度,从听觉(闻)写出。用度是倒装方式,上句是果,下句是因,构思巧妙,曲折有致。诗人选取“折竹”这一细节,衬托出“重”字。通过积雪压折竹枝度声音,判断雪很大,而且雪势有增无减。诗人度感觉确实细致非常。“折竹声”与“夜深”而“时闻”,显示出雪夜度宁静。

 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,使全诗度画面静中有动、清新淡雅,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、银装素裹度清宁世界。可与王维诗句“月出望山鸟,时鸣春涧中”《鸟鸣涧》相媲美。

参考资料:

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站务邮箱:web@xshici.com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点击收起 ^
白居易介绍和白居易诗词大全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猜您喜欢

冬十月

形式:
孟冬十月,北风徘徊,天气肃清,繁霜霏霏。
鵾鸡晨鸣,鸿雁南飞,鸷鸟潜藏,熊罴窟栖。
钱镈停置,农收积场,逆旅整设,以通贾商。
幸甚至哉!歌以咏志。
收藏 曹操 《冬十月》
复制 曹操 《冬十月》
类型:

终南望余雪

形式:
终南阴岭秀,积雪浮云端。
林表明霁色,城中增暮寒。
收藏 祖咏 《终南望余雪》
复制 祖咏 《终南望余雪》

冬夕寄青龙寺源公

敛屦入寒竹,安禅过漏声。
高松残子落,深井冻痕生。
罢磬风枝动,悬灯雪屋明。
何当招我宿,乘月上方行。
收藏 郎士元 《冬夕寄青龙寺源公》
复制 郎士元 《冬夕寄青龙寺源公》
类型:

青松

形式:
大雪压青松,青松挺且直。
要知松高洁,待到雪化时。
收藏 陈毅 《青松》
复制 陈毅 《青松》
类型:

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

释子吾家宝,神清慧有馀。能翻梵王字,妙尽伯馀书。
远鹤无前侣,孤云寄太虚。狂来轻世界,醉里得真如。
飞锡离乡久,宁亲喜腊初。故池残雪满,寒柳霁烟疏。
寿酒还尝药,晨餐不荐鱼。遥知禅诵外,健笔赋闲居。
收藏 钱起 《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》
复制 钱起 《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》
类型:
唐诗三百首 | 小学必背75首 | 小学古诗大全 | 初中古诗 | 高中古诗 | 古诗三百首 | 宋词精选 | 李白诗词大全 |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| 《红楼梦》原文翻译白话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