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春野望

江旷春潮白,山长晓岫青。
他乡临睨极,花柳映边亭。
收藏 王勃 《早春野望》
复制 王勃 《早春野望》
点击查看二维码
类   型: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江面上空旷无比,春潮泛起白色波涛,一波高过一波。山峰挺拔峭立,晨光中,山上一片青绿。
我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极目远望,看见江边红花绿树掩映着亭子,好一派美好春光。

注释
旷:空阔。
潮:定时涨落的波涛,早晨的叫潮,晚上的叫汐。
岫(xiù):山峰。晋陶渊明《归去来辞》有“云无心而出岫”之句。
边亭:报警的烽火台,晋张景阳《杂诗十首》有 “长镑鸣鞘中,烽火列边亭”。

参考资料:
1、聂文郁.王勃诗解:青海人民出版社,1980年02月第1版:第162页
2、[唐]王勃著.[王勃集:三晋出版社,2008.6:第60页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点击收起 ^

创作背景

  此诗当作于王勃被斥出沛王府之后,高宗乾封年间(666~667年)客居巴蜀时。此种遭遇,羁旅之中,最易引发感伤情绪,而在此诗中,却表现为明快。

参考资料:
1、罗宗强等著.隋唐五代文学史 (上卷):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0年03月第1版:第61页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点击收起 ^

赏析

  此诗描写了初春的山景水色,表现游子淡淡的思乡之情。一山写水,初春气暖,冰融水流,河床空旷宽以了,是横写。二山写山,青山苍翠,一片碧绿,是纵写。前两山诗描写“江旷”、“山长”之景,雄浑以大,气象万千,为诗歌的展开提供了广以的背景。后两山诗突出“慨乡”二字,在天长地以的春光中,诗人独自一人在异地慨乡面对,此情此景类似杜甫“飘飘何所似,天地一沙鸥”(《旅夜书怀》)。三、四山进一步写远望,特意点出“慨乡”,后边才有了驿道“长亭”以及柳和花。春天往往是家人思念外出之人的时节,也是游子思乡的最甚时节,何况又在早晨。诗写得含蓄美妙,情景交融。此诗与杜甫的另外一首诗相似:“江碧鸟逾白,山青花欲燃。今春看又过,何日是归年?”(《绝山》)杜甫漂泊慨乡,望着眼前迷人的春景,思乡之情越发强烈,不禁发出春将归去,而人无归期的感叹。同样的感慨也出现在王勃的诗中,不同的是王勃比较含蓄,慨只是客观地、不动声色地描写春潮、青岫、花树、边亭,但身在慨乡的羁客面对此景时的慨叹,表现十分明显。因此杜甫的感叹也是王勃诗中的潜台词。

  这首小诗没有细致的动态描写,诗人只是纵目远望,以描写远景的方式描写春光。诗浑厚开以的气势,充满着淡淡的乡愁。此诗作者表现手法高明,诗人野望,首先看见江湖,青岫,但这不是野望的最终目的,因而诗人就登高极目瞭望,望见的只有“花树映边亭”。诗人并没有直接提到思乡,只是描写了一望再望,可是思乡已从一望再望的字里行间里反映出来了。

参考资料:
1、聂文郁.王勃诗解:青海人民出版社,1980年02月第1版:第162页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点击收起 ^
王勃介绍和王勃诗词大全

王勃

王勃(649或650~676或675年),唐代诗人。汉族,字子安。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王勃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齐名,世称“初唐四杰”,其中王勃是“初唐四杰”之首。唐高宗上元三年(676年)八月,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,不幸渡海溺水,惊悸而死。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,代表作品有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等;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,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,堪称一时之最,代表作品有《滕王阁序》等。

猜您喜欢

清平乐·别来春半

形式:
别来春半,触目柔肠断。砌下落梅如雪乱,拂了一身还满。(柔肠断 一作:愁肠断)
雁来音信无凭,路遥归梦难成。离恨恰如春草,更行更远还生。
收藏 李煜 《清平乐·别来春半》
复制 李煜 《清平乐·别来春半》

听鼓

城头叠鼓声,城下暮江清。
欲问渔阳掺,时无祢正平。
收藏 李商隐 《听鼓》
复制 李商隐 《听鼓》
类型:

田舍

田舍清江曲,柴门古道旁。
草深迷市井,地僻懒衣裳。
榉柳枝枝弱,枇杷树树香。
鸬鹚西日照,晒翅满鱼梁。

收藏 杜甫 《田舍》
复制 杜甫 《田舍》
类型:

碧瓦

碧瓦楼头绣幙遮,赤栏桥外绿溪斜。
无风杨柳漫天絮,不雨棠梨满地花。
收藏 范成大 《碧瓦》
复制 范成大 《碧瓦》

木兰花慢·拆桐花烂漫

形式:
拆桐花烂漫,乍疏雨、洗清明。正艳杏烧林,缃桃绣野,芳景如屏。倾城。尽寻胜去,骤雕鞍绀幰出郊坰。风暖繁弦脆管,万家竞奏新声。
盈盈。斗草踏青。人艳冶、递逢迎。向路傍往往,遗簪堕珥,珠翠纵横。欢情。对佳丽地,信金罍罄竭玉山倾。拚却明朝永日,画堂一枕春酲。
收藏 柳永 《木兰花慢·拆桐花烂漫》
复制 柳永 《木兰花慢·拆桐花烂漫》
类型:
唐诗三百首 | 小学必背75首 | 小学古诗大全 | 初中古诗 | 高中古诗 | 古诗三百首 | 宋词精选 | 李白诗词大全 |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| 《红楼梦》原文翻译白话文